2022八佰观后感八佰观后感汇编15篇当品尝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八佰观后感16月初,我有幸参与了《八佰》的一场内部沟通观影。160分钟第1页共35页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别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斗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冲突。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意,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第2页共35页外的多角度谛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谛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比如说,影片一起先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原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主动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原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第3页共35页人,被迫经验这场特别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八佰观后感2《八佰》这部电影近期上影,一周时间票房几近20亿,势头仍旧猛烈,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大片,无疑是胜利的而且有冲顶之势,或许可以与当年的《战狼2》并驾齐驱,伯仲之间。军事题材,爱国情怀,在中国是最不缺乏资源与市场的,中国历史久远,经验坎坷,斗争始终都搅动人们热血的魔法棒。壮怀激烈之士愫裹家国情怀,不能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在“银幕前”过一把英雄的瘾,而《八佰》恰好让这个时代的“英雄”与那个时代的壮第4页共35页士相遇,于是,花点小钱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体验一番热血奔涌,过一把家国情怀的“瘾”。电影的内容与场面无疑震撼人心,“河界”两岸,一边烈士喋血“瓜怂”奋勇,一边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之中良知触动,由冷眼旁观到揪心隐痛进而化为果敢行动,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捐躯赴国难,视死复如归”之慷慨悲歌最终奏响时代最强音,这是一部“唤醒”之作!这里没有“娘炮”,有的是铁血男儿与巾帼英雄!八佰观后感3昨天我看了八百这场电影,剧情起先当时的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第5页共35页只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然而就在河对岸团副谢晋元告知大家:这里是我们最终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坚守在这里的四百多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呈英雄,而是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英勇的壮士,致死反抗日本侵略者。对岸观战的高校生看到战士们的英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的队伍。斗争不是浪漫,而是用生命去拼搏。谢团长明知坚守就是死亡,但他不甘心,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的信念,激发对岸民众的抗战激情。他们都想活着,其中的人当了逃兵,把对生的希望刻画的淋漓尽第6页共35页致,哪怕仅仅是四百号人,在这种状况下,毅然对外宣称八百,明知道升旗会让他们更早的死亡牺牲,但他们毫不畏惧,以一种坦然面对这是在向这个世界证明,我们还没有撤退,为的就是唤醒中国人最终的希望与血性。这场战役我们输了,但是这群革命先辈以他们自身来唤醒了这个病态的国家,当我看到那个中俄混血的女人捐款时,她身边伴随着阵阵辱骂,她一句,我的父亲也是中国人让四周哑口无声,我在这想起了金陵十三钗,她们同样的,为了他人,为了国家。无论何等身份,大家都在为救国努力第7页共35页全部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写得真好。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我觉得我们得珍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