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的体现小班化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被称作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实施小班教育乃是步出小学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发展趋向,也是教育所面临的具有前瞻性与开拓性的研究课题。其核心是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其宗旨是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它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均等性,教育的充分性,教育的综合性,教育的个体性。我认为就是要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下让学生容量较小的教学班尽可能的让学生得到均等、充分、综合、个体的有效发展。那么如何做到这些,下面,我就小班化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的体现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教育的均等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所谓教育的均等性是指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都一视同仁,让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学生时要有极大的爱心,要以大人的包容去对待每个孩子,一样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在老师那儿都是有位置的,学生也就愿意和老师接近了,有心里话也就愿意给老师讲了,师生关系变的更和谐了。除此之外,我认为教育的均等性还应包括让学生平等的共同发展,在人格上给予学生平等的对待,在学习上给予平等的对待,在课堂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1-机会,这一点小班组织的教育形式给我们提供了条件,只有学生少了我们才有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以前所带的班级学生人数多,为了赶教学任务,上课的时候总是提问一些优秀学生,而那些学困生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总是没有让他们多发言,久而久之,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了,和学困生的距离越来越大,这样还谈什么学生共同发展。但是,现在在学生相对少的班级里进行教学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模式,上课我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在教学一个较难的新单词时我会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说,然后我帮他们纠正,直到正确为止,这样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就不会留到课下,能在这节课完成的任务就不会留到下节课。教学的效果大不一样了,学生都能手拉手共同朝前走了。二、教育的充分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教育的充分性是指提高教学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使每个学生平均得到教师的关怀。教师投入到每个学生上的辅导的精力、时间的比扩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的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的学,和谐全面发展。教师利用扩大了空间与充满人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加强指导与交往,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真正作到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生-2-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我过去的一节课是优秀学生唱主角,大多数学生当“陪读”,而现在在小班的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三、教育的综合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教育的综合性是指教育内容的综合,要加强各学科的渗透和联系,教育过程的综合,要达到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认知活动的综合,要达到知识、能力、智力的整体优化。我主要谈谈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综合,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与社会相融的健康心态。高分低能的学生比比皆是,进入社会不能健康的适应社会的学生也不少,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是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例如:我带过的好多学生,自己学习很好,但就是不愿意帮助别人,总是害怕帮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我告诉他帮助别人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快乐,因为只有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