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1、远亲不如近邻课型:综合课课时:3课时第1课时:谁帮我家收了被子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为什么说远亲不如近邻。2、我能讲述自己和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重难点: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的邻里关系,逐步学会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方法。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1.听故事:《谁帮我家收了被子》2.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3、正如俗话所说:(),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4、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内容:一、走进文本独立思考:活动一:感受邻里情1、好邻居是个宝。看看教科书22页,你们说说是谁帮我家收了被子?活动二:邻里一家亲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的日记。思考:故事中邻里之间是怎样互相帮助的?“我”听了李阿姨的话后,为什么会流泪?“我”的心情怎样?对学对子之间检查独学完成情况:1、对子之间交流独学收获。2、向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群学1、各组内讲述自己家与邻居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2、各组向全班表演或讲述自己与邻居之间互相关心的事。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展示主题:建议:1、讲一讲:交流自己家和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故事。2、演一演:各组向全班表演或讲述自己与邻居之间互相关心的事。等1《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1、远亲不如近邻课型:综合课课时:3课时第2课时:我和邻居小伙伴学习目标:1.我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之间的友情。2.我学会了一些和同伴相处的技能。3.知道伙伴之间有事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小矛盾就容易解决。重难点: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之间的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就很容易解决。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1、谈话引入:放假在家,远离了昔日的同学,在家玩得最多的应该是我们的邻居小伙伴。我能介绍几个小伙伴给大家认识,并介绍我们一起玩过的最开心的事情。(提示:介绍时形式要多样,可以把你与小伙伴玩耍时拍的照片拿出来介绍,也可以有声有色地讲述你们的故事,如果班中有同学也是你的邻居小伙伴,也可以把你们玩的有趣的游戏表演给我们看看,让大家也乐一乐。)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内容:一、走进文本活动一:说说邻居小伙伴1.在我们生活的邻居中,有没有你的小伙伴?2.用1-2件事例来介绍自己和小伙伴是真正的好朋友。活动二:伙伴之间小伙伴之间,经常在一起,难免会磕磕碰碰有矛盾。瞧,这对小伙伴就吵了起来。3.小品表演:教科书第26页的小故事。4.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矛盾吗?又是怎么解决的?对学对子之间检查独学完成情况:1、对子之间交流独学收获。2、向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群学1、小组讨论:如果放学回家后,妈妈不让你出去和邻居小伙伴玩耍,我们该怎么办呢?2、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和伙伴之间小矛盾的方法。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展示主题:建议:1、讲一讲:用1-2件事例来介绍自己和小伙伴是真正的好朋友。2、如果放学回家后,妈妈不让你出去和邻居小伙伴玩耍,我们该怎么办呢?3.小组展示自己解决和伙伴之间小矛盾的方法。等2《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5、远亲不如近邻课型:综合课课时:3课时第3课时:多为别人想一想学习目标:1.我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2.我会处理与邻居的关系;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重难点: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