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方法利润安排的会计处理方法决算期间,不少同志询问利润安排的“会计处理”问题,我简洁谈谈这个问题,尽管我认为大家问的事实上不是会计问题,更不是“会计处理”的问题。下面是yjbys我为大家带来的利润安排的会计处理方法,欢迎阅读。一、法定盈余公积(一)是否提取第1页共13页1.依据公司法,“公司安排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在必需计提盈余公积的阶段(即法定公积金累计额未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会计无需请示,也无需与其他部门协商,必需根据公司法规定足额提取。2.在“可以接着提取”阶段(即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高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可以不再提取、也可以接着提取的阶段),要依据股东会决议或上级公司已经确定的政策,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是否接着提取。第2页共13页(二)会计处理会计分录省略,我认为没有不会这个分录的会计,假如有,请别出声,自己去翻教科书学习。我只讲一下法定盈余公积与决算报表的关系,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类型。必需提取阶段和股东会或上级公司已经有明确规定须要接着提取且一贯执行的“接着提取”阶段的法定盈余公积,须要在当年决算中计提。假如决算是手工处理,则参照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接着提取阶段,假如“是否提取”问题是一年一议,则参照随意盈余公积处理。第3页共13页二、对股东的安排和随意盈余公积对股东的安排和随意盈余公积在股东会探讨通过的期间处理,不在股东会之前的决算中预提,股东会决议后也不调整前期决算。假如股东会在前一期决算报出前做出了决议,须要且仅须要作为披露事项予以披露。三、国有企业特有的利润安排(一)国有资本收益和专项税后利润的性质国有资本收益是国家以股东身份向国有企业收取的投资收益,属于对股东的安排、是利润安排范畴,与税金迥异。第4页共13页从性质上讲,只有中国XX总公司等归国资委、财政部等干脆管理的企业交给财政部的才叫“国有资本收益”,其下属公司交给总公司的和更低层级公司之间的,只是根据国有资本收益的相关规定收取的投资收益,不是国有资本收益,因为总公司以下企业的资本是“国有法人资本”,相应的其上交的投资收益是国有法人资本收益。由于国有法人资本也属于广义的国有资本,因此在日常沟通中把国有企业所属企业上交的投资收益都称作国有资本收益也无妨,但在对外报送的报表上,不能作为国有资本收益列示。专项税后利润是国有企业利润安排的一种特别形式,仅对特别行第5页共13页业收取且收取的比例、额度没有国有资本收益那么固定。(二)会计处理上述两项,以及两项当中的细分小项,会计上均作为对股东的安排处理。不同之处是:国有资本收益是安排上交年度上一年的利润;专项税后利润是安排上交年度当年的利润——别计较为什么,没有理论依据;相反,假如从理论上找依据,税后专项利润也应当是安排上一年的才合适。记住这是财政部规定就OK了。如发生其他类似事项,只要性质推断为是与股东权利和股权比例相关的,都可以比照对规定的.安排处理。第6页共13页四、没有股东会的企业的特别处理依据公司法,利润安排方案属于股东会(含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的审议事项。所以有股东会的企业,应当遵循或等待股东会决议。开不开会、谁召集谁参与股东会和股东会能不能做出决议以及做出什么样的决议,不是会计操劳的事情,只要股东会没开或没做出关于利润安排的决议,会计就可以让“未安排利润”接着趴在账上。公司法或上级公司已经有明确规定的事项,不再须要股东会审议。比较难办的是没有股东会的企业,而国有企业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没有股东会。这些企业应当依据公司法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依据上级第7页共13页公司规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和专项税后利润等。对于最终留给企业部分,是放在未安排利润还是转入盈余公积?两者没有本质区分,尤其是子公司,即使把未安排利润转入了盈余公积,在总公司合并报表中照旧体现为未安排利润(对于合并报表中的“未安排利润”,以后找机会单独讲)。即便如此,我个人仍倾向于企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