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VIP免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_第1页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_第2页
2/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_第3页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龙跃国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处,有超出地域和时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人类所吸取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和合”的思想脉络。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生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促成自然、人类、社会达至一个有机整体。这种和谐精神不仅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而且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孔子讲的“和而不同”千百年来似乎已经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指导,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一、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斗争哲学”。“和而不同”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差异,又解决矛盾,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二、对内推动长治久安和安定团结。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竞争是为了发展,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定团结。三、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推动世界和平。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而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摒弃冷战思维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可提供解决的指导思路,使人类文明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和谐发展。四、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创造性的构想,与中华民族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在儒家看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宇宙物类是相互依存、相互生成的。他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之际息息相通;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主张以“礼”和“仁”作为行动准则,为人处世以“和为贵”。所以,儒家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不仅包括人与万物的和谐,而且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它把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使人的精神融于自然之中,从而反映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在新的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可以具有不同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儒家传统价值,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仁者爱人”的仁道亦是文明对话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这些儒学中的精华亦应成为普世价值,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资源丰富。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同样体现了普1《论语·子路》2王小宁.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四川师大蔡方鹿教授谈建设“和谐文化”的传统资源[J].人民政协报,2007-04-09.世价值。第一,正义。一般来说,它与公正、公平、公道是同一概念,表示在恰当的制度安排下,人们得到应该得到的福利、惩罚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公平、正义与人生而平等相伴相随,承认人生而平等是达到公平、正义的前提。中共中央十七大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在收入分配方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经济发展方面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是构成一个组织良好的人类联合体的基本条件,他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