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命题: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可写成:若p则q。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可写成:若p则q。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逆命题若q则p逆命题若q则p原命题若p则q原命题若p则q否命题若p则q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逆否命题若q则p互逆互逆互逆互逆互否互否互否互否互为逆否互为逆否注: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注: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3、例: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x>a2+b2,则x>2ab。(2)若ab=0,则a=0。3、例: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x>a2+b2,则x>2ab。(2)若ab=0,则a=0。(2)因为若ab=0则应该有a=0或b=0。所以并不能得到a一定为0。(2)因为若ab=0则应该有a=0或b=0。所以并不能得到a一定为0。真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假命题解(1)因为若x>a2+b2,而a2+b22ab,所以可以得到x>2ab。解(1)因为若x>a2+b2,而a2+b22ab,所以可以得到x>2ab。4、例,将(1)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及其逆命题的真假。(1)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若a2>b2,则a>b。4、例,将(1)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及其逆命题的真假。(1)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若a2>b2,则a>b。解(1)原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1)原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原命题:若a2>b2,则a>b。(2)原命题:若a2>b2,则a>b。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逆命题:若a>b,则a2>b2。逆命题:若a>b,则a2>b2。真命题真命题真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假命题假命题假命题在真命题(1)中,q是p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在假命题(2)中,q不是p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在真命题(1)中,q是p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在假命题(2)中,q不是p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在真命题(1)中,p足以导致q,也就是说条件p充分了。在假命题(2)中条件p不充分。在真命题(1)中,p足以导致q,也就是说条件p充分了。在假命题(2)中条件p不充分。((11)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2)若)若aa22>b>b22,则,则a>ba>b。。((11)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2)若)若aa22>b>b22,则,则a>ba>b。。55、在原命题中研究条件对结论的制约程度、在原命题中研究条件对结论的制约程度55、在原命题中研究条件对结论的制约程度、在原命题中研究条件对结论的制约程度66、在逆命题中研究结论对条件的依赖程度、在逆命题中研究结论对条件的依赖程度66、在逆命题中研究结论对条件的依赖程度、在逆命题中研究结论对条件的依赖程度1、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则记作pq(或qp)。1、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则记作pq(或qp)。二、新课二、新课练习1用符号与填空。(1)x2=y2x=y;(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整数a能被6整除a的个位数字为偶数;(4)ac=bca=b练习1用符号与填空。(1)x2=y2x=y;(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整数a能被6整除a的个位数字为偶数;(4)ac=bca=b2、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则记作pq。2、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则记作pq。二、新课二、新课定义2:如果已知qp,则说p是q的必要条件。定义2:如果已知qp,则说p是q的必要条件。1、定义1:如果已知p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1、定义1:如果已知p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定义3: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则说p是q的充要条件。定义3: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则说p是q的充要条件。pq,pq,由上述定义知“p⇒q”表示有p必有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这点容易理解.但同时说q是p的必要条件是为什么呢?q是p的必要条件说明没有q就没有p,q是p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有q未必一定有p.①pq,相当于PQ,即PQ或P、Q①pq,相当于PQ,即PQ或P、Q②qp,相当于QP,即QP或P、Q②qp,相当于QP,即QP或P、Q③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