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减压孩子有压力吗?有!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父母大都不能看到压在孩子身上这种压力的沉重。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有多大的关系。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的压力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很多厌学的孩子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都是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而厌恶学习的。这几方面的压力,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孩子的压力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家人的期望。一个孩子的身后往往有很多人对他寄予期望,当孩子满足不了他们的时候,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孩子学习的压力。二是来自于老师。对于一个成绩差的孩子来说,老师对他的学习要求和对他的放弃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压力,其中的原因在前文已经提到过。三是来自同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同学之间也会抬不起头来。这种在同学面前的失败感也是压力之一。四是突如其来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是不可预见的,比如将面对老师的责罚、在学习任务面前束手无策等。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压力,要主动给孩子减压,这样就不会使孩子彻底地瘫倒在压力的泥滩中。孩子大都是带着压力在学习的,当孩子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须及时地去给予排解,不然,孩子就会因为心理的稚嫩而承受不起,其结果就是产生厌学情绪。所以,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压力,学会给孩子释压。要给孩子释压,首选面临如何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问题。现在有些父母见不得孩子有一点错,一旦犯错就让孩子抬不起头来。要知道你给孩子多一份自尊,孩子就会多一分快乐。遇到问题,使孩子有个心理缓冲的过程。孩子有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评,家长要孩子学会反思自己,看问题能够一分为二。父母要明白孩子在人格上和大人是平等的。要想给孩子释压还要降低期望值,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尽管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所有家长都望子成龙,但在内心中对待孩子还要客观一些,因为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清华、北大的一。让孩子善良、正直、健康地成长才是更重要的事情。父母尊重孩子的另一方面就是尊重孩子的爱好。孩子有爱好是很自然的,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好一律禁止,凡是与文化课学习没有关系的活动都不许参加国。这样做的结果,使培养出来的孩子视线狭窄,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容易钻进死胡同。给孩子减压,不可忽视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但沉重压力主要来自家长。有的家长不顾主客观条件,忽视孩子的天性,完全用家长的意志塑造孩子,以为有高投入就得有高产出。因此若给孩子减压,首选就要调整家长的心态,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保持平常心。从老师那一方面说,父母不能给孩子都找到好老师,但要给孩子找一个好班主任。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一个孩子前后两个班主任。高一的班主任会这样说:“你们家长放心,再调皮的学生我也有办法对付,我治他们的办法多了,谁也别想在我这里犯刺。”这个老师确实够厉害,每天对学生的话除了讽刺就是挖苦,听不到一点鼓励。孩子成绩本来就不好,老师的讽刺和挖苦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孩子的学习根本没有什么积极可言。高二换了班主任,老师是这样开场的:“我觉得我们班里的孩子很可爱,每个人都很有特点。”一句话听得孩子们眼泪差点掉下来,心里面热乎乎的。孩子的学习热情比以前高了许多,所在班的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一种是施压,一种是释压,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孩子的学习态度也会不同。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遵循以下的规矩做人做事:确立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思想;坚持以柔克刚,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平等,健康活泼的教学气氛。这样孩子待在学校里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学生、老师之间总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很正常,关键是父母要及时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弄清矛盾的原因所在,及时化解矛盾。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般不愿同家长讲,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及时对家长讲,家长又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几方面一耽搁,做疏导工作的机会就贻误了。对于孩子之间所造成的压力,当老师和家长的减小了以后,孩子的心态就会大不一样,在孩子中间就会有一分自信,这就让孩子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