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实施中,要有新理念、新教法陈晓红2011年11月15日新课标的实施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实施新课标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中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生物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生物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新教材的知识内涵,把握生物新教材实施的具体环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物课如何教,新教材如何实施,怎样才能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质和培养、发展学生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目标。实施新教材的教学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思路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生物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生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生物,内化生物。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生物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生物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课程改革中理念的更新程度将决定着实践改革的程度。二、探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1、教师备课要以《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据《课程标准》,源于教材,活用教材”的原则,根据不同课型,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为教学结构框架,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力。2、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自始自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观察、和实践;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以及合作交流等。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索过程”,要把握好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时机和度,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发现、成功和欢乐,让教学有一定弹性,让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一是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与教材(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二是注重学生间的差距,做到既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差异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教学。4、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或讨论法,或谈话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生命科学和教材的特点,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生物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因材施教,精心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实就是教师以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三、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材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生物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去体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这样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开放应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