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文化了解历史文化知青,是指“文化大革命知青,是指“文化大革命””中,从城镇中,从城镇参加上山下乡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参加上山下乡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知青文学,反映的都是当年知识青年的经知青文学,反映的都是当年知识青年的经历和感受。历和感受。1968年9月北京知青去北大荒临行前在天安门的宣誓。坐飞机是批斗中最残酷的方式之一。挨斗的李范五是黑龙江省的“当权派”。戴高帽子的批斗会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他从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食指新诗潮诗歌第一人。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解题:解题:19681968年年1212月月2424日四点零八分,日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这一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这一瞬间也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瞬间也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涵。诗歌赏析方法诗歌赏析方法了解背景了解背景读中生情读中生情走入意境走入意境提炼主题提炼主题读中生情读中生情朗读点拨朗读点拨示范朗读阅读诗歌,感知内容。第一节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告别北京第二节火车开动离京迷惘失落第三节幻觉叠合眷恋母爱第四节告别亲人回归现实第五节物我颠倒漂泊无依第六、七节依恋北京惶惑忧虑诗人的情感思路迷惘、恐惧(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震惊、绝望(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全诗把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留恋,对自己现状和未来的惶惑和无助表现得深刻彻底。走入意境走入意境大胆交流,发表感受大胆交流,发表感受请同学们主动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请同学们主动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个人阅读体验:这是一首特殊背景、个人阅读体验:这是一首特殊背景、特殊情感的诗;这是一首别样的别离诗。特殊情感的诗;这是一首别样的别离诗。质疑问难,深入探究质疑问难,深入探究朗读诗歌后思考:朗读诗歌后思考:11、诗中第一节有对当时场景的真实记录,、诗中第一节有对当时场景的真实记录,把它找出来。把它找出来。(“(“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一声雄伟的汽笛长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鸣”))2、第一节“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出现两次,有什么作用?(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对北京的记忆定格在“四点零八分”,这一刻是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强调了“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就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22、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是的错觉。一是当时火车开(这是的错觉。一是当时火车开动造成的错觉,二是作者当时内心的抖动,内心动造成的错觉,二是作者当时内心的抖动,内心的强烈的撞击和震撼。此句也表达了诗人以及当的强烈的撞击和震撼。此句也表达了诗人以及当时青年人所共有的迷惘与失落。时青年人所共有的迷惘与失落。))物我颠倒物我颠倒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我”的心为什么会如此疼痛?(因为马上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强烈的依母恋乡之情使他不愿离开这里又不得不离开,所以内心无比痛苦。)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这里有什么含义?(无比的失落,脚下的大地被抽空,自已已经被这个时代、被北京抛弃,此后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母亲”和“北京”重叠,妈妈代指党和国家,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再次抒写诗人对北京的依恋。这样的迷惑不安,绝望与痛楚牵动着读者的心,使动乱时期青年一代的生存状况透射着浓烈的悲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