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本课时编写: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第四单元鉴赏·评论送别诗三首·别董大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课文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精神。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直到五十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学做诗人。几年之后就渐受人注意了。他多写边塞战场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战争的场面下,同时又顾到征夫的疾苦,少妇的情怀,故能于高壮的风格里,还能呈现哀怨之音,令人读了,觉得悠长有味。作者简介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董大,即董庭兰,是唐代的音乐家。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间的著名琴师。董庭兰的琴艺声望很高,在当时广泛受到人们的赞扬,不少文人和他有交往,他编写的谱集,有善赞大夫李翱为之撰写序言。高适在《别董大》诗中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名句,颇能反映出一代名手誉满天下的盛况。背景简介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课文朗读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诗题探究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合作探究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在这黄沙风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诗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别,你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合作探究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合作探究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你从哪个字中能看出?是对董大说的。“识”认识,赏识。合作探究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合作探究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别董大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景情凄凉悲苦昂扬豪壮劝勉朋友,情谊深厚课堂小结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送别”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古往今来的送别诗还有很多,老师和大家共同找了几首,同学们三人一组,共同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总结得方法自己学一学,一会儿共同给大家读一读。拓展延伸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别董大(其二)唐高适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拓展延伸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拓展延伸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山中送别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