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父亲的病》导学案VIP免费

《父亲的病》导学案_第1页
1/2
《父亲的病》导学案_第2页
2/2
《父亲的病》导学案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文章简介:《父亲的病》选自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作品早知道:父亲病了,是支气管炎,带着并发的哮喘.和我原先颇为相似,吸气仿佛从一口很深的井中捞上沉重的一桶水.打针,足足四天,未有好转,于是又开始吃药,一天七种,简直成了药罐,但也不见好转.晚上,当我既将在睡魔的进攻下到下时,父亲拿着一瓶甘草片,带着一丝哀怨,自语般地对我说,“我对这瓶药相当敏感,知道为什么吗?我父亲去世前吃的就是这种药,这瓶药的气味对我来说是那样陌生般的熟悉,它拆封了我一生最痛的隐讳.”从梦中猛然惊醒,时钟的“滴答”声标示着时光的流动,我盖好梦中蹬乱的被子,在重回的恶梦中反复咀嚼父亲的那段话.也许是父亲太悲观了吧,一瓶药能代表什么呢,而且在我看来,上天若在此夺取一个人的事业,与家人欢聚的权利,这是何等的残忍.如果一切真是这样,那生命是什么?暴风雨中一只弱不禁风的蝼蚁吗?我开始对生命的意义史无前例的好奇,在网上问了一圈,招来了一阵痛骂:“不要装作很有哲学头脑,现在就思考生死问题,你疯了.”我疯了吗?也许吧,如果真能弄懂的话,疯了也值得,虽然我不能,生命这个词所展示的不过是一个我所不能触及的世界.“天啊,一场小病你就写成这样,这时关心还是诅咒啊?”当我合上了作文本时,耳边响起了父亲无奈的笑声.作品鉴赏:《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在《朝花夕拾》里读到了青年的鲁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气。《琐记》里写到,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为避开那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在日本留学时,为了救国图存,毅然谢绝了藤野先生的极力挽留,又放弃自己的专业,孤独地投入艰难的文艺运动——虽然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轻描淡写,但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那股无形的爱国热情,把每位读者的心都点燃了,这是在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觉。曾有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有位鲁迅。”人生阅历的疏密、时代氛围的错落,造就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思想。过多的“斗士”形象的渲染,让人过多的感受到鲁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见的那张他的照片。当我们抛开鲁迅身上的光环,细细品读《朝花夕拾》,就会发现他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正是在这片净土上,散发着许多人性的灵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浓浓暖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父亲的病》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