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苏联)肖洛霍夫•索科洛夫的前半生遭遇了什么?•十月革命•大饥荒•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被俘集中营•机智逃脱•妻女被炸死•儿子战死•战争结束复员•收养战争孤儿理情节•情节:•生离死别、流离失所、聚散悲欢•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品细节•1、3、4、5、9、10、16、26段•小说主题:•战争摧毁了百姓的幸福,使他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战争伤害了无数心灵,战后的人们只能满怀伤痛重建家园。即使伤痕累累,而只有善良和爱才能使孩子免受更多的伤害。•愿世上再没有战争,愿和平鸽永远飞翔在碧海蓝天。•以下次要人物有什么作用?•凡尼亚,老朋友夫妇:•1、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丰富了小说的内容;•3、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更加丰满;•3、更全面地揭示主题:受战争伤害的人只能用爱和善良彼此疗伤。•“我”:故事的见证人,使主要人物的经历更真实,更好地揭示主题。•爆冷门,新闻爆料,•爆发战争、革命;暴发户、山洪暴发•贤惠(慧)度过春节渡过难关•工夫功夫(还表示武功)震荡振荡(物理学概念)•一撮盐一撮胡子应征入伍应届生•挨家挨户挨边挨打送丧丧失•唧唧喳喳(声音细碎)嘁嘁喳喳(小声说话)•笑嘻嘻嬉笑怒骂蓬乱乌篷船•胳肢窝嗜好胡诌狙击梗概邂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АШолохов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代表作品:•《静静的顿河》(鲁迅先生便约请贺非翻译并亲自校订还撰写了后记。)•《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肖洛霍夫对中国作家影响:•4个方面:客观真实的创作原则、关注普通人命运的创作立场、魅力无穷的人性刻画以及魂牵梦萦的乡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