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说课稿杨勇《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语文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下面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本文情节简单,但包含的内涵很深刻。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设计了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上: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在情感态度目标上: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二、说教法和学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读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读中识字、写字,积累语言、感悟语境。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练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读、说、思的能力。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复习生字词(小黑板出示)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二、学习课文(一)导入:同学们的生字记得真熟,上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课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吧!(学生朗读)1、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内容。(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2、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别神奇?请你勾画出来。3、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师:找出来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4、师生交流。(随机播放课件)(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师:多神奇呀!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小姑娘寻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晕倒了,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的心情会怎样?(喜出望外)(指导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读体会。)就带着这种心情,谁再来读一读。(多找两个学生读。)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再体会读。师:谁能接着往下说,还有哪很神奇?(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师:摔了,水竟然没有洒,真神奇!还有神奇的吗?(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来,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来,启发学生母爱的伟大。)师:“一瞬间”多长时间?(眨眼间、霎时、一刹那)师:是呀!就在妈妈说完话的这一瞬间,水罐变成金的,你能再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吗?生读。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师启发: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师: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宝贵的钻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出来的?生读。师:听了她的读你有什么想说的?(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