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导学重点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道学难点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课前准备课件,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学案一、我会读生字新词了cuìyànfùchìhèchèn翠鸟鲜艳腹部赤褐色衬衫língjídàipàoruì灵活疾飞等待小泡锐利sìdǎixī饲养逮住希望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疾”读jí,不读jī。“逮”读dǎi,不读děi。二、我了解课文了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44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三、我会拼翠鸟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一双小爪子——红色。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背上的羽毛——浅绿色。腹部的羽毛——赤褐色。导学案一、合作探究(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44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二)拓展练习:1、“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2、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三、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第二课时一、课堂检测1、拼一拼,写一写。cuìniǎochènshāndǒubìjīlíng()()()()wěigǎnzhùshìyúwēngdàngyàng()()()()2、读一读,抄一抄。翠鸟腹部清脆饲养石壁又尖又长透亮逃脱3、比一比,组词语。衬()秆()疾()泛()村()杆()病()乏()脱()饲()希()透()锐()词()稀()秀()4、填上合适的词语。()的羽毛()的爪子()的眼睛()地看着()地注视()地停5、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www.动---()是----()祥--()呼--()得---()吞----()始--()进--()二、体会写法把课文中对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