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艺术高中谭丽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历史必修Ⅲ第二单元建平县艺术高中谭丽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历史必修Ⅲ第二单元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呢?什么是戏曲?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的一个果木园。是供皇帝、皇后及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逐渐成为唐代“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场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春秋“呢?什么是戏曲?王国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的三要素:语言、舞蹈表演、故事情节)探究一:傩和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它是如何发展成戏曲的?探究二:南戏为什么会产生于两宋之际?探究三:元杂剧在元代为什么会如此的繁荣?探究四:京剧为什么会在北京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难点探究:1、为什么说傩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2、如何理解南戏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3、为什么说元杂剧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4、如何理解京剧把中国的戏曲推向顶峰?探究一:傩和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它是如何发展成戏曲的?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江西婺源傩舞队表演“舞鬼”贵州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探究一:傩和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它是如何发展成戏曲的?探究二:南戏为什么会产生于两宋之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材料一: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而得名,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材料二:瓦中多有货药、买卦、饮食、纸画、全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低暮。探究二:南戏为什么会产生于两宋之际?探究三:元杂剧在元代为什么会如此的繁荣?蒙古人色目人(中亚)“汉人”(中国北方人)“南人”(中国南方人)元代的民族等级图探究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和下面的图片分析)关汉卿(1230?—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据记载,关汉卿共创作了63个剧本,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西厢记《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崔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未婚夫郑恒之间的婚约,挣脱母亲的管束,与一见钟情的书生张珙相爱并委身。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争。惊叹”百戏之祖”曾经的“国剧”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究四:京剧为什么会在北京形成?它有哪些特点?1、契机:乾隆年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相继进京。22、形成:、形成:道光年间,徽剧经过不断融合吸收,正式形成。33、第一个繁荣期:、第一个繁荣期:同治、光绪年间,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迎来第一个繁盛期,京剧走向成熟,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的著名艺人。《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