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原有的生活基础和学习过程中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审美”的规律,设计了“发现美之旅——欣赏美之旅——创造美之旅”这三个环节,充分调动并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发现美之旅1.创设情境激兴趣多媒体呈现一幅幅清新美丽的图片。在学生的惊叹声中,多媒体出示:“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请学生齐读。2.揭示课题明目的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一次特殊的旅程: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游赏一番,让我们在这次旅程中,一起学会如何在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吧!(板书课题,在“美”字下画“△”号。)3.整体感知发现美(1)快读:请学生轻声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按“总一分一总”的构段方式,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美丽景色。)(2)找“美”:轻声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季节或最美的句子。(3)“美”读: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诵读;然后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点评,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最后师生合作美读,互相评价,辩析词句,共同提高。(4)积累: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比一比,谁记得多,记得快。4.小结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却在小兴安岭里度过了春夏秋冬,通过刚才发现美的旅程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最后一段。【只有让学生有了感受美好事物的激情,他们才会愿意去发现文章的精彩之处。同时,反复诵读、品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使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越来越深,越来越透。】二、深入学文A、感受春天之美1、师:喜欢小兴安岭吗?现在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去体会它的美吧!请同学拿笔,一边快速地读第二段一边用“=”划出此段描写了春天里有哪些景物。(注意,读完一句,便思考此句写了哪种景物。)2、师:同学们,在春天的小兴安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生:树林、积雪、小溪、小鹿3.师:你最喜欢春天里的什么呀?4.生:……5、师:老师最喜欢春天里的树林了(直接出示“树木”图、句)。(师读)你能像老师一样,带着喜欢的语气去读一读吗?生:齐读师:文中说树木抽出新的枝条,用了一个“抽出”,“抽出”是什么意思呀?生:长出师:嗯,是长出的意思,可里面不用“长出“而用“抽出”,为什么呢?生:……师:“抽出”比“长出”还要快呢!这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啊!师:你能把树木枝条长得快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6、师:你还喜欢春天里的什么景物呢?生:小鹿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生:小鹿很可爱师:你能把小鹿的可爱读出来吗?生:(读此句)师:还真是一只可爱的小鹿。可爱的小鹿在干什么呢?生:在散步师:有的俯下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倒影。男同学读,女扮演一下可爱的小鹿好不好?生:读师:除了“树木”、“小鹿”,春天里还有什么呢?生:积雪和小溪(读此句)师:在你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看到了雪水从四面八方流入小溪经,仿佛听到了溪水淙淙流着的声音。同学们,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呢?生:很美!师:那让我们把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读出来吧!生:(读此段)师: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到小兴安岭的春天真美,仿佛看到了溪里涨满的春水,似乎听到了溪水正淙淙地流着的声音呢。小兴安岭的春天真美(点题),可美丽的春天已经过去了,诱人的夏天悄然而至。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小兴安岭的夏天之美吧!B、品味夏天之美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