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学习内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2、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学习要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前置作业】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掀起。A、农村B、城市C、沿海地区D、内地2、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A.广东、福建B.安徽、四川C.广东、安徽D.广东、四川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4、“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A.“大跃进”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关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进行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进行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新收获是()A.农民生产自主性调动起来了B.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观C.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D.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8、是什么促使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对外开放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私有企业改C.大中型企业改革D.小型企业改革10、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进行的试点和探索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政企分开C.扩大企业自主权D.实行经营责任制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1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终极目标)是建立()A.现代企业制度B.国营经济C.民营经济D.经营责任制13、大概什么时候,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A.1983年B.20世纪90年代C.1984年D.2000年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材料一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员出工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安排生产靠队长,下地干活等队长,遇到困难找队长,牲口下田喊队长,收不到粮食怨队长。”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2分)(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合作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