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感悟诗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操VIP免费

感悟诗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操_第1页
1/1
感悟诗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点评稿镇江三中徐小红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诗人杜甫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诗的最后一段表现诗人“大庇天下寒士”的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诗中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两位老师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都注重了对这首诗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去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罗斌老师的课第一个环节就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顺全文。第二个环节就是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入手,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可谓是丝丝入扣,水到渠成。张举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有四点:一是了解诗歌所叙述的故事;二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是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四是理清诗歌的思路,背诵诗歌。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张老师就设计了诵读环节和背诵环节,通过反复的诵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中“找朋友”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情趣盎然。先读选段,再读全篇,反复诵读,读出了诗人的感情,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今天两位老师的课堂让我们重新聆听杜甫的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心灵为之震撼,受益匪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感悟诗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