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身边的行程问题》(一)概述课名是《身边的行程问题》,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数学课。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身边的行程问题》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24时记时法”、“小数乘、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课,训练学生对大量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身边的行程问题》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上网收集有用信息,并且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后应用于现实生活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分析·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会计算起始时间到终点时间之间的经过时间。·明确已知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可以将这些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计算。·会将网上查到的速度、时间或路程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量单位。·学会根据需要到网上查询信息、并会加工、评价、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共同分析、讨论所收集的信息,利用信息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所有学生会将课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留言板发布自己的解决方法。·所有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发现、学习的成果向小组、全班同学进行口头汇报。(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熟悉数量单位的转换以及已知其中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计算方法。·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并能在留言板上发布消息。(四)资源·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完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计算器;·专门为本课制作的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网上讨论区;·参考网址:(学生可以访问这个网址收集教师所提问题的相关资料)http://www.jiaotong.sznx.com.cn(交通网站)(五)过程教学策略:·采用抛锚式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学习→主体探索→交流协作→达成共识→成果汇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协商讨论,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从而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活动:·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信息加工策略)·课上积极参与协作、讨论等活动。(主动参与策略)·与同组其他同学密切协作,解决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协作策略、迁移策略)·清楚汇报学习成果。(表达策略)·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策略)·课下应用所学知识不断解决自己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反思迁移策略)等等。教学过程流程图:注:流程图中目标1~6对应教学目标分析的6个目标图3-3-16《身边的行程问题》教学流程图(六)评价和总结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后教师会经常对学生在讨论区上发表的知识运用情况作出评价,给出建议。课结束时,教师对本课的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还会在网上发表对学生的课件学习和网上讨论情况的总结。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用于解决交通费用问题的信息;计算:利用EXCEL工具计算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问题;结果分析,作出决策: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对采用哪一种交通方式作出恰当的决策;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知识和方法,选择寒假出游或回老家的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