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缘景明情-解读《浣溪沙》VIP免费

缘景明情-解读《浣溪沙》_第1页
1/3
缘景明情-解读《浣溪沙》_第2页
2/3
缘景明情-解读《浣溪沙》_第3页
3/3
《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吟咏诵读中体会词作表达的意思和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景物特点的分析,借助联想和想象,领略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思索感受中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诗歌情思。【教学难点】学会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徘徊:páihuái2.读好节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3.读出情感(结合导学案内容,初步感知文章感情基调):悠闲中有哀愁三.再读诗歌,品析探究学习方式:班级分为两个大组,合作探究,分别完成上下片的品析鉴赏学法指导:在充分把握景物营造的意境的前提下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人情思。课堂预设:一曲新词酒一杯,似乎十分醉心于宴饮吟诵之乐,轻松喜悦,潇洒安闲。去年天气旧亭台。不期然而然地由眼前景物触发联想,去年也是在和今天一样的暮春天气,和眼前一样的亭台楼阁,一样的轻歌美酒。然而,这些似乎表面是一样的,但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有了难以逆转的变化。景物依旧,人事全非,怀旧之感油然而生。夕阳西下几时回?对夕阳西下的不舍——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夕阳西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几时回——美好事物重现的明知不可能但仍然抱有希望无可奈何花落去,花的凋谢,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令人惋惜;似曾相识燕归来。令人欣慰的是,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在这里筑巢的旧时相识吗?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小园香径独徘徊。混杂着眷恋和惆怅,带着淡淡的伤感,独自一个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内心无法平静。四.三读诗歌,感悟情思这首小令在伤感年华易逝,更是在抒发怀旧之情。全班齐读诗歌,再一次品味诗中的怀旧伤感。五.诗歌解读方法小结1.读:读诗歌,读诗人,读背景认真、全面地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再置身诗中,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辅以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最后对诗歌进行解读。2.品:品语言,品景物,品情感将自己投入到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境中,并根据诗歌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把握诗人情感。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而意境则是诗歌通过意象描写表现出来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六.举一反三,比较阅读阅读晏殊的另一首《浣溪沙》,以词中景物特征为出发点,比较两首词中蕴含的不同的感情。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suō)。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重在写怀旧,《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侧重于感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缘景明情-解读《浣溪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