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六年级教材的变化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朱小严炎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在数与代数方面有以下内容:认识百分数,分数乘法和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有关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纳税、利息、折扣,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有以下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常用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以及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其中纳税、利息和折扣是六下提上来教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是新增的内容。纳税、利息和折扣是在学生学习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后解决一些百分率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科书安排的一次探索规律的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把一个表面涂有颜色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不同情况以及其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树叶中的比》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用统计的策略和方法探索随机数据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随机数据的特点,感受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互联网的普及》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本校学生家庭中互联网普及程度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百分率的理解,感受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据分析意识。基于教材的变化,我主要想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教学:一、夯实基础。对于一些计算为主的单元,比如分数乘除法,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一定要保证计算的准确率,争取做到有题必做,有题可练,必做的部分指的是每天的学案,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每天做每天清,可练的部分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加加餐,为此,我做了一些功课,就是去找一些基础的和一些稍有提高的题目,分两批给他们练习,每个人每天保证两张练习,一张是学案,另一张就是我为他们准备的练习,我想时间长了,既可以提优,也可以补差。二、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昨天我在教《认识倒数》这课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吞和吴”、“呆和杏”在数学角度来说他们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都没有同学说对,紧接着我就说:“想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认真学习完今天的内容你就会知道了。”所以昨天那节课同学们听的都非常的认真,在学习了三分之一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知道了原来他们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可以使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三、建构一个较完整的数学体系。把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建构成一个体系,可以让六年级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上周我上的一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温故预习以及课堂教学后,给学生一个总结:对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我们都可以用乘法计算。又比如《分数与分数的连乘》其实也是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的将两个分步计算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的一个延伸。四、学习记数学笔记。这里的笔记并不像语文一样,把很多东西写下来,数学上的记笔记其实就是罗列一些相关的题目。比如在学习倒数这一内容时,学案上有道题目是“最小偶数的倒数是多少”,做完这题,我立刻让学生写下了“最小的素数是多少,最小的合数是多少,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等等.五、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的那个问题是老师提出来的,但是提问题是学生自己提的,当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其实学生就已经完全参与进去了,对这道题有思考,有想法,时间久了,学生也会自己出卷子了,也知道哪些是重点了。六、实施激励评价,强化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