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2-1图6-2-2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物理16.6动量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学习目标】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2、理解动量定理,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从碰撞、反冲等实际问题中理解动量守恒定理及其应用。【重点难点】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其相关应用2.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自主预习】1.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如例1;2.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多过程、多体问题。解决办法:理清过程、两两作用。如例23.应用归纳法、演绎法分析动量守恒问题。总结物理规律,寻找切入点,如例34.动量守恒中的临界条件分析。物理条件往往是速度相同。如例4【课堂小结与反思】【典型例题】【例1】: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B两小车中间有一被压缩的弹簧,用两手分别控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同时放开手后,两车的总动量为零B.同时放开手后,A、B车的动量不为零,则两车的总动量不为零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两车的总动量为零D.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两车的总动量不为零,且【例2】:如图6-2-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质量为mA、mB的物体A、B,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射向A,以v/5的速度返回,则⑴A与B相对静止时的速度⑵木板B至少多长,A才不至于滑落。【例3】:AOB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是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两轨道恰好相切,如图6-2-2所示,质量为M(M=9m)的小木块静止在O点,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水平射入木块内未穿出,木块恰好滑到圆弧的最高点C处(子弹、木块均视为质点)⑴子弹射入木块前的速度。⑵若每当木块回到O点时,立即有相同的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木块,且留在其中,当第6颗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能上升多高?⑶当第n颗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4,则n值为多少?解析:⑴子弹与木块作用,由动量守恒得mv=(M+m)v11图6-2-3图1图6-2-5由B到C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整理得:v=⑵第一颗子弹与木块作用,mv=(M+m)v1第二颗子弹与木块作用,mv-(M+m)v1=(M+2m)v2v2=0第三颗子弹与木块作用,mv=(M+3m)v3第四颗子弹与木块作用,mv-(M+3m)v3=mv4v4=0………第六颗子弹与木块作用,v6=0⑶木块能上升高度为时,木块获得的速度为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M+nm)解得:n=11.【例4】如图6-2-3所示,两条形磁铁各固定在甲、乙两小车上,它们能在水平面上无摩擦的运动,甲车与磁铁的总质量为1kg,乙车与磁铁的总质量为0.5kg,两磁铁N极相对,现使两车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某时刻甲车的速度为2m/s,乙车的速度为3m/s,可以看到它们没有相碰就分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车开始反向时,甲车的速度为0.5m/s,方向不变B.两车相距最近时,乙车的速度为零C.两车相距最近时,乙车的速度为零0.33m/s,与乙车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D.甲车对乙车的冲量与乙车对甲车的冲量相同解析乙车开始反向时,其速度为零,由动量守恒得此时甲车的速度为0.5m/s。两车相距最近时应是两者的速度相同时,由动量守恒得两车的速度均为0.33m/s,方向向右。甲、乙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ACD【课后练习】1.两个球沿直线相向运动,碰后两球都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碰前两球的动量相等B.两球碰前速度一定相等C.碰撞前后两球的动量的变化相同D.碰前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如图6-2-5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故平板车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当突然释放弹簧后,则有()2图6-2-6A.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小车将向左运动D.小车将向右运动3.一只小船静止在湖面上,一个人从小船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水的阻力不计)()A.人受的冲量与船受的冲量大小相等B.人向前走的速度一定大于小船后退的速度C.当人停止走动时,小船也停止后退D.人向前走时,人与船的总动量守恒4.如图6-2-6,三辆完全相同的平板小车a、b、c成一直线排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车上有一小孩跳到b车上,接着又立即从b车上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