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技新中国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起步(1949-1956年)挫折(1957-1976年)振兴(1978年至今)本课结构本课结构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文化繁荣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文化凋零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9781978年后)年后)——再现繁荣再现繁荣文化事业的曲折发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展一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一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文化繁荣11、背景:、背景:11)国际:()国际:(了解了解))22)国内:()国内:(重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①①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②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调动一切积经济建设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极因素。““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的提出;主要原因(文学艺术的一高峰期)22、提出:、提出:33、内容:、内容:44、目的:、目的:55、意义:、意义:1956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领域—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艺术领域—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领域—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学术领域—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22、提出:、提出:33、内容:、内容:44、目的:、目的:55、意义:、意义:1956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1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22))推动了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66、列举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列举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类别作品名称文学创作《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剧目《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艺术精品《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洪湖赤卫队》歌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探究活动: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究活动: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11)数量上:)数量上:22)内容上:)内容上:33)方针上:)方针上:44)形式上:)形式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设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鸣”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出现第一次高峰。文学艺术作品出现第一次高峰。作品众多,体裁广泛作品众多,体裁广泛二、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二、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文化凋零11、、““十年动乱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从文化领域开始;11))““文革文革””的导火线;的导火线;22)文艺惨遭摧残的开始;)文艺惨遭摧残的开始;22、动乱中、动乱中““文化的凋零文化的凋零””;;11)原因;)原因;22)表现;)表现;《《文汇报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发表姚文元的《《评评新编历史剧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海瑞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