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课程标准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一、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侵蚀有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河流堆积常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1.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的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蚀表现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凹岸侵蚀对河谷的影响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拓宽,谷坡后退,河床弯曲地貌横剖面呈“V”型横剖面呈“V”型横剖面呈槽型河段河源、上游上中游中下游(2)河谷的形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而成。(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河流入海处泥沙堆积而成判断1.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2.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会形成三角洲。(×)二、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作用化学过程溶蚀CaCO3+CO2+H2O===Ca(HCO3)2淀积Ca(HCO3)2===CaCO3↓+CO2↑+H2O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岩石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过程4.喀斯特地貌的类型(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思考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什么不如南方典型?答案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流水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所以喀斯特作用较微弱。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谷?其形态有何特点?答案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较窄,呈“V”型;中游河谷BB′对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Ⅲ,河谷更开阔,呈槽型。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答案河谷AA′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侧蚀和堆积为主。3.Ⅱ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使得河谷左右两岸并不对称。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D.搬运、堆积、侵蚀答案1.D2.A解析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探究点二河流堆积地貌材料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这三种堆积地貌图。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种河流堆积地貌?答案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2.图A所示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