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案一、教学目标: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实际,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词。(二)能力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2、揣摩“心声”深刻含义,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3、体会文学欣赏中的情感共鸣。(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揣摩“心声”深刻含义。2、体会文学欣赏中的情感共鸣。三、教学难点:揣摩“心声”深刻含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你们看到标题后有什么疑问?(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你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下面我们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二):读一读,倾听心声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结合幻灯片进行复述。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回家的路上朗读、回忆、感悟。(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错误遭到拒绝。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三):议一议,解读心声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哪些心声?(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多数学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是其心声。在此基础上,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倾诉出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家庭和谐;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四):说一说,感悟心声1.以“李京京之所以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是因为______”句式,说说从文中获得的有关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启示。随机点拨: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学生自由找语句并作品析。因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心与凡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在读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以至“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铺垫问题二:这给我们读文章以怎样的启示?分组讨论后明确:读文章时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读出自己,这就是“共鸣”。铺垫问题三:那么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呢?www.jkzyw.com中国教考资源网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时的沮丧,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有类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2.探究想像:(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什么?(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五):写一写,倾诉心声你是否有过像李京京一样被人拒绝的经历?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面对的?在日记本上写出你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