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第3课时)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三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过程与方法1、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一、导前两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分析一学生倾听下文章内容,重点理解邹忌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的。文章使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探疑互动二、品读赏析。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学生讨论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学生小组讨论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5、讽谏的结果如何?解疑归类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三问:妻、妾、友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学生分组讨论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学生归纳总结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查疑落实考查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三叠法三问三赏三时三态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