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页。【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意义。2、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并灵活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课件出示课本第24页情境图。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师:植树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公益活动(展示课件)。咱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在这次的植树活动中需要同学们解决几个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2、出示信息,提出问题。师:(课件出示)这是我们学校植树的信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师:请你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生汇报,师板出有效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二、探究新知1、体验乘法的意义。师:请说一说解题思路。学生说解题思路。师:根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师:请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问题(再与同桌交流)生汇报,师板书:25×4=100(人)4×25=100(人)25×2=50(人)2×25=50(人)师:这两个问题都是用乘法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还要用到乘法计算,谁来举个例子?一生举出用乘法运算解决的问题,另一生列式解答。(师根据学生说出的算式写出来)2、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先交流再汇报。师:先看第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哪一组的代表来汇报?(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第一组算式上板书)25×4=100(人)4×25=100(人)师:既然这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积相等。那么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老师板书:=)师:第二组算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第二组算式上板书)25×2=50(人)2×25=50(人)师:第三组算式又有什么关系呢?25×44×2525×2=2×25师:大家看,这几个小组总结出了这几道算式中的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以后,它们的积不变,你们小组的结论和它们的一样吗?谁能再来说一说?3、验证规律是否正确。师:这三组算式都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积没有变,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乘,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呢?谁能来任意说两个数?生:23×15师:请同学们验证,再汇报。板书:23×15=15×23345345师:我们验证了这两个数相乘符合这个规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都有这个规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交流,汇报。4、总结规律师:刚才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的算式,足以证明两个数相乘,都有一样的规律,请你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一规律。学生汇报。师:刚才,经过同学们专心学习,努力探究,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学生齐读一遍)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5、学习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师:刚才是咱们发现了乘法的这个重要的规律,你能不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生汇报,师择优板书。a×b=b×a(追问:a、b分别表示什么?)甲×乙=乙×甲×=×(说说文字、图形各表示什么?)师: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文字或图案等表示乘法交换律的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请同学们齐读一遍:a×b=b×a6、乘法交换律的运用。师:咱们知道了乘法交换律,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哪些地方用到过乘法交换律?生:验算乘法时。师:谁来出一道乘法算式?并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一生出题,全体同学动手计算。学生汇报。三、巩固练习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图画。师:(展示课件)你们看,保护森林的熊大熊二来啦,它们可是有备而来,看看大家的本领。(课件出示)一、请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符号。96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