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新人教版必修1VIP免费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6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6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6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五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标要求:1.理解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且规模有大有小2.掌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原理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预习导学: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全球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概念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的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小。2.自然带的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和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不同的气候,以对应与之统一的、有代表性的和。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地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的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互动探究:1读教材P58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在图中分别沿两条路线依次找出自然带:①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②在我国沿北纬40o纬线,从沿海向内陆。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⑴成因⑵表现⑶典型地区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⑴成因⑵表现⑶典型地区互动探究:21、从海南岛到哈尔滨属哪种地域分异?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属哪种地域分异?并说出原因。2、第二亚欧大陆桥,横穿了亚欧大陆。从连云港出发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到荷兰鹿特丹,依次经过哪些自然带?小结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分布地区形成原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课堂巩固:1、形成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与环境B热量和水分C地形和水分D土壤和植被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3、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分布4、表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无规律的地域分异.5、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B.中纬度最为明显.C.没平行于海岸方向更替.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6、列描述的植被变化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漠河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7、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FED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规律,它的形成是以为基础的。(2)从CHK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规律,它的形成是以为基础的。(3)在图中的各个字母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字母)是,缺失的原因是。8、读图2“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连线题:把图中各字母与相应的自然带连起来。图1图2A温带荒漠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学习反思]我的疑问问题解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