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知道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内容。(重点)2.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理解其战略定位。(重难点)3.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指导思想。(重难点)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2.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①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②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③新时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四大地区协调发展:东部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21%。(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4.核心:有序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5.目标(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5)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关于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B.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C.北方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D.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4)√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5)B[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问题1(综合思维)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提示:有利:长江水运能力大;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各种交通运输衔接程度好;经济带走向与长江航运方向一致。不利:长江中上游地区航道季节变化明显;沿长江东西向铁路不足,影响运力。问题2(综合思维)指出长江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