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变化观念: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理解焓变的含义、表示方法。2.模型认知: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符号为H。2.反应焓变(1)定义: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2)表达式及单位表达式: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或J·mol-1)。(3)化学反应的焓变示意图3.反应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时,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等数学表达式为ΔH=Qp。(1)相同质量的物质,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值不同。(2)化学反应中焓变不为0。(3)焓变(ΔH)的计算方法①ΔH=H总(生成物)-H总(反应物)②ΔH=E总(断键吸收总能量)-E总(成键释放总能量)相关链接1.反应焓变与物质能量的关系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关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表示方法ΔH<0ΔH>0图示2.反应焓变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ΔH=E1-E2E1>E2ΔH>0吸热反应E1ΔH2D.CO(g)+H2O(g)===CO2(g)+H2(g)ΔH>0答案A解析A项,由图像可知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因此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正确;B项,由图像可知白磷具有的能量比红磷的高,能量越低越稳定,错误;C项,由图像知,|ΔH1|>|ΔH2|,由于ΔH1、ΔH2均小于零,故ΔH1<ΔH2,错误;D项,由图像可知反应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ΔH<0,错误。考点反应焓变题点反应焓变的图示表示思维启迪——反应焓变的大小比较(1)同温同压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不同①同一反应物的反应物状态不同:如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②同一反应物的生成物状态不同:如2H2(g)+O2(g)===2H2O(g)ΔH1;2H2(g)+O2(g)===2H2O(l)ΔH2;则ΔH1>ΔH2。(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物质的量越多,对于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于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如H2(g)+Cl2(g)===2HCl(g)ΔH1;2H2(g)+2Cl2(g)===4HCl(g)ΔH2;则ΔH1>ΔH2。(3)ΔH的符号不同如:CaCO3(s)=====CaO(s)+CO2(g)ΔH1;CaO(s)+H2O(l)===Ca(OH)2(s)ΔH2;则ΔH1>ΔH2。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式子。(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物质的变化,还表明了焓变(能量变化)。(3)实例:H2(g)+O2(g)===H2O(l)ΔH=-285.8kJ·mol-1表示的意义是:在25℃、101kPa下,1mol气态H2与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kJ。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其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2)标注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没有特殊说明是指25℃、101kPa,该条件可以不标注,但其他条件必须标注。(3)标注各物质聚集状态。在物质后面用括号标注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4)标注ΔH的正负。化学方程式后面空一格标注ΔH,若为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5)计算ΔH的数值。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ΔH的数值。ΔH单位是kJ·mol-1。(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常见误区①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明反应条件(如“加热”“高温”“催化剂”等)。②热化学方程式中不再用“↑”“↓”来标记气体生成物和难溶生成物。③热化学方程式中一般用“===”(可逆反应中用“”),即便是有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也不用“―→”。(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若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的数值也要加倍。例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