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的情绪变化一、主题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满足需求时的愉快、高兴,没有满足时的痛苦、恐惧、憎恨等。而这一切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个性形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幼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的认真疏导,使孩子主动移情,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二、案例背景1、生活背景:佳佳是一个四岁半的小班幼儿,外公外婆宠着,爸爸妈妈惯着,从小一大家子就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开过。2、案例背景:家长送孩子到园后不赶紧离开,舍不得孩子,在窗户外张望,想看看孩子是否适应新环境。三、案例描述佳佳坐到了位置上后,扭头一看,看到了站在窗户外面的外婆,随即大声哭了起来,边哭边喊:“我不要上学,我要回家。”并起身向门外走去。老师急忙走到佳佳身边,将佳佳抱住,边给佳佳擦眼泪边轻声说:“佳佳乖,佳佳不哭,佳佳是一个好宝宝,告诉老师你问什么哭啊?”佳佳边哭边说:“我不想上学,我想回家。”老师问:“为什么想回家啊?”“家里有好吃的,有外婆、外公玩。”老师说:“佳佳你看,这里有这么多小朋友,又有好多好玩的玩具。”老师扭头对班上的小朋友说“你们都陪佳佳玩,好不好?”小朋友们齐声说:“好!”老师接着对佳佳说:“你看,有这么多小朋友陪你玩,还唱歌,做游戏,是不是比家里好玩呀?”佳佳慢慢的停住了哭声,又回到了座位上。四、案例分析从案例来看,佳佳产生消极情绪及情绪转变的主要原因有:1、消极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外婆没有及时离园。有许多事情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往往会成为他们消极情绪产生的源头,由于受生理发育的影响和制约,其一旦产生便难以自我排遣,需借助外力才能得到控制与转移。2、消极情绪产生的间接因素:对家的依恋,佳佳从小在家里,受长辈过分宠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亲情角度来讲,前面的场景其实是由父母长辈过分的宠爱造成的,使孩子不想离家,不想上学。3、教师的“认同”是消极情绪的“氧化剂”。外婆的没有及时离开,引发了孩子的恋家情节,导致孩子情绪波动并大声哭闹,这就需要注意转移,使孩子主动移情。注意移情就是根据要求,把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明显表现出主动移情的倾向,其得到接纳后都会产生满足与幸福。处理时,教师对孩子的做法与行为不能随便指责,对孩子的情绪不能冷漠轻视,使其兴奋点慢慢减弱,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从而使佳佳接纳教师的提议,老师的“认同”转变使孩子的情绪逐步稳定。情绪在学龄前儿童的心里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和老师应针对佳佳的行为发生。1、作为家长:首先应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家庭教育、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佳佳的特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孩子的长辈在家庭教育中不能过分宠着孩子,送孩子到园后,就及时离开,使孩子早日融入集体生活中去。2、作为老师:要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传输一些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使孩子健康成长。五、反思1、把握好心理学上“注意转移”的运用,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通常采用心理学上“注意转移”来改变孩子的情绪方向。比如“你不哭,这儿有许多小朋友陪你玩”、“你不哭,这儿有很多好玩的玩具”等,使孩子的情绪逐步得到稳定。2、自觉接纳孩子、认同孩子。面对消极情绪的孩子作为老师,应把握主动,“认同”对孩子的情绪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老师承认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合理性,确保孩子接纳你,然后再拿出办法来,使孩子情绪稳定。如案例中,老师首先认同佳佳的伤心,接着采用引导全班小朋友对佳佳的欢迎,语言上对佳佳的安抚,角色的平等等,使幼儿情绪稳定。3、合理疏导,是孩子身心健康。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不仅影响着身心健康,而且对孩子的认知潜能的发挥和人格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刚要》中也提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对于孩子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