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相关的科学常识;2、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鼓励学生收集民间谚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学生探究习惯、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自制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多有趣的现象一、唱一唱:演唱《天地之间》(或听录音《天地之间》),导入本单元主题《我们去发现》二、讲一讲:老师或学生分别介绍牛顿、瓦特、张衡。三、看一看:1、教师准备一些图片(两张为一组,两张图片大体相同但有细微区别)。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两张图片的异同。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看哪一个小朋友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3、教师总结:仔细观察很重要。四、想一想:知了为什么叫得那么响?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这样唱歌呢?(指导学生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五、议一议: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或分小组讨论后在组里讲一讲。六、读一读:出示写有谚语的卡片读一读:云往南,雨连绵。云往北,一阵黑。云往东,一溜青。云往西,穿雨衣。问:1、谚语说明了什么?2、课后收集相关谚语。3、下雨前还能看到什么现象?七、记一记:在自己准备的资料卡片记下你在生活中的发现。第二课时、哪里有科学一、读一读:读读书上36页的妈妈煮鸡蛋的两幅图片,老师向学生们讲解其中的道理。二、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在我们身边呢?三、议一议: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讨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科学,老师给出答案。四、记一记:老师总结,只要仔细观察,同学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