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充分肯定工作成绩7月27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对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做好下半年各项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46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2亿元,增长26.49%;财政收入完成3.45亿元,增长1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7亿元,增长28.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10.41元,增长6.39%。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全面恢复、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工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区)和全市各级涉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产上水平”和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要求,始终坚持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坚持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人才化的方针,领导精力、工作部署、政策支持、资金投向、项目建设等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全市农牧业经济和农牧民增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高出全区增幅4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51元,增长18.5%,高出全区增幅2.88个百分点。一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全市总播面积57.8万亩,其中春播面积38.37万亩。种植粮食作物34.4万亩,经济作物11.7万亩,饲草料作物11.7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59.5∶20.2∶20.3,全市粮播面积首次调整到60%以下,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产量达到1.32万吨,奶产量1.45万吨,羊毛产量181吨,山羊绒产量28.63吨。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继续第1页共9页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用柴油补贴,今年安排75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已完成林周、达孜、曲水、城关、堆龙德庆等五县(区)中小型农机具购置,新增农机具2884台(套),新增农机动力3977.97千瓦,春季机播面积达到21.8万亩,占到粮油总播面积的72.7%。二是积极争取特色农牧业项目资金。涉农部门在做好续建项目的基础上,紧抓中央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继续把争项目、抓项目、建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牧部门向自治区申报10个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申请国家投资1.15亿元已得到批复,比上年增加7500余万元。扶贫农发部门计划争取项目83项,申请财政资金7244万元,其中:扶贫项目75项,申请财政资金3930万元,已批复25项,财政资金1155.6万元;农发项目8项,申请财政资金3314万元,已批复土地治理项目4项,财政资金2968万元。三是加强农牧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上半年,累计培训农牧民1049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2.5%,其中: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856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3.5%;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93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48.3%。劳务输出工作正由零散型、体力型向组织型、技能型转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累计转移输出农牧民3.91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1.59亿元,其中长期转移输出的17056人,实现收入8004.81万元。四是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建设高标准农田7700亩,修建硬化渠56.53公里,草场改良1.13万亩,科技示范推广1.1万亩,建设标准化棚圈10.9万平方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量43.93万立方米,新增1处塘坝和4处水池,新增蓄水能力2.16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4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4万亩。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五是全力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受持续晴热少雨等天气的影响,霜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市财政下拨抗灾资金306万元(含政策性保险费120万元),各县区投入防汛资金(含物资第2页共9页储备)145万元,各级涉农部门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翻种、补种2.22万亩,预计可挽回种植业经济损失154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