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的认识》教学反思当我开心的接触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情况不容乐观!由于他们都是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有的学生甚至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乐谱,对一些最基础的音符时值都没有概念,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音符,记住音符时值呢?我发现小学生的想像力是极为丰富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勇于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教师不能一直坚持传统的教学思路,要有创新。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为了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堂课,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第一切入点。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这节课课堂的开始,让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走进动物世界,从故事中自然的开始新知识的教学。(2)、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多一些创造,少一些“填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音乐教育也需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多一些创造的机会,如听音乐作品后,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其情绪、意境、情节、风格等;听了作品让学生做律动、编舞蹈、画图画、讲故事等;为音乐加打击乐;用人声或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自制乐器,少用一些过去的“填鸭式”教法。本节课当然也应用了这些理念。我让学生通过模仿动物跑步的声音来分辨各种音符的时间长短,在以这些学生喜爱的动物形象来代表不同的音符,最后还以这些动物走一步的时间等于其它动物走一步的多少来形象的表示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音乐知识。(3)、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课堂上,我认为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本节课,我在新授环节让学生任意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出声来模仿四种动物跑步的声音。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惟妙惟肖的模仿着动物跑步的声音,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反思这堂课教学,我自己感觉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到位:一是对学生情绪的调控不够有力。由于孩子刚入学,一些课堂常规还不太清楚,因此在进行一些音乐活动时,显得比较“兴奋”,使教师不时的要组织课堂教学。二是对时间把握不够有效,课堂前松后紧,前面铺垫太多。后面的节奏练习时间显得有些紧。课后对所教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孩子们对这堂课印象极深,剖析它可以发现:产生意想不到课堂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呵护开发。在这节课上我感受到了课堂的活泼,充满活力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