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离任会上的讲话镇长离任会上的讲话范文(一)。今年1月1日我正式离任XX县区新会镇党委书记,没有鲜花,没有饭局,也没有更多的依依惜别。虽然我已离开,但新会镇始终是我心中的牵挂。正月十三中午,我又悄悄地回去品尝了里坝街上的绿豆肥肠和红烧肥肠,那个味道还是那么巴适,甚至还超过了原来的味道,永远让人回味,让我驻足留恋。这些天我悄悄走完了工作了4个年头的旮旯角落,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虽然我没有让这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但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我的脚印,有我们团队洒下的心血和汗水。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不会忘记这里的百姓和山水,因为这里是我人生第一个可以真正意义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造福百姓的福地,因为这里让我和我的团队年年都获一等奖,年年都得先进,年年都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上大放光彩。这里给予我太多太多,但这里却离全面小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里的农村公路还没有全部实现村村通、社社通,这里在集体生产时代留下的几千米水渠还没有得到全面维修,这里60多家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部解决,这里还有466户、1068人处在贫困边缘;;不经意就踏上了骡埝村,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目前市县正在倾力帮扶。这个村地处偏远,既远离镇政府,更远离XX县区城,全境平均海拔650米以上,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两分田丘陵地貌,常年缺水,靠天吃饭。上世纪末,全村还有农户324户、1017人,现在却只剩下277人。来到骡埝,就不得不去看看我的农村工作导师、村支部书记杜六全同志。他早年是乡村代课老师,是一位很有思想,且敢讲真话的乡村干部。记得我当镇长的第一天,他就主动向我建议:如果能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交由村集体统筹,按照中长期规划,采取村民自建模式,对现有耕地进行坡改梯、梯改土、土改田,完善水网、路网、田林网,3~5第1页共6页年后就能建成大片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到那时不但耕地面积增加了,土壤肥力增加了,而且有价码引进大业主,消灭撂荒耕地,如此才真正实现了国家出台三农补助政策的初衷。来到这里,就是想听听他的真话,请他继续担任我的农村智库。只有通过这些土专家,才能体察民间疾苦,才能了解政之得失。比如,他疑惑,为什么会有农民工这个叫法。农民就是农民,工人就是工人,恰恰是农民进城干了工人该干的活路,工人没活可干,就让国家养起了。他痛诉,病不起才是农民致贫的根源。不能理解乡镇卫生院闭门造车的健康档案有何用。不能理解新农合缴费标准年年涨,为何报销比例不涨。不能理解民营医院为何总是要耐心劝导住院。不能理解为何同是剖腹产、同是住七天院,参合后的医疗费是3700元,没有参合的医疗费却是2600元。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农村越来越穷,主要毁在县乡政府。国家每年拨那么多钱,都被政府整合干路边工程、形象工程了,而偏远农村一点雨露都沾不到。他苦恼,任劳任怨干了几十年的村干部,为收征购提留,为抓大肚子安环引产,为发展蘑菇、青花椒,得罪了不少人,为什么退下来后的生活待遇还不如一个五保户。他的每一个疑问,每一个苦恼我都深深的记在心里,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全部解答。来到骡埝,就不得不去看看我志同道合的农民朋友陈宗春。2012年3月,50岁的他从西藏带回全部身家200余万元,将屋后山上400余亩撂荒耕地全部承包,种上了玉米、小麦、魔芋、红苕,栽上了核桃树和花椒树,注册成立了全镇第一个家庭农场,2014年又被评为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陈宗春是新会返乡创业、回报桑梓的先行者,也是我担任党委书记以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对故乡的那种挚爱令我十分敬佩,早年他就为家乡捐资架桥修路,那些年他一到初夏就到西藏打工,一到初冬就回家务农,从不间断。看到大片荒芜的土地,我心里着急,害怕国家和人民以后没有粮食吃,我要挣钱回来改变这里。这就是那些年一直支撑他两地往返的理由。这次,再来寻访我这位农民朋友,就是要给他继续加油鼓劲,让他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能因为种粮成本上涨、粮价下跌而偃旗息鼓。要让全镇60多家种养殖大户看到希望的曙光,要让种养殖成为新会第2页共6页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法宝。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