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领导简答题1、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在此过程中,下属可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也可能只尽一部分努力去完成工作。而领导,更多地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但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两者分离的情况也是有的。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足管理者。非正式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2.简述领导的定义及要素?所谓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⑴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⑵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⑶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3.领导者应掌握哪些业务知识?⑴应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⑵应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⑶应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发展。⑷应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发职工士气,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⑸应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和处理有关信息。4.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业务能力?⑴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⑵决策能力。⑶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⑷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⑸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⑹知人善任的能力。5.简述卢因的力场理论。库尔特·卢因(Kurt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驱动力和遏制力,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职工行为的引导,就是要借助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遏制力,增强驱动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⑴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7.人类需要有何特征?⑴需要的多样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存在着好几种程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⑵需要的层次性。马斯洛认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⑶需要的潜在性。需要的潜在性是决定需要是否迫切的原因之一。人们在一生中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这些需要并非随时随刻全部被他们的主体所感知、所认识的。有许多需要足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的。只是到了一定时刻,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才发现,才感觉到这些需要。⑷需要的可变性。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迫切性、从而需要的层次结构是可以改变的。8.简要说明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V·弗鲁姆(ViCtor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⑴努力——绩效的联系。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某一绩效水平?我是否真能达到这一绩效水平?概率有多大?⑵绩效——奖赏的联系。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会得到什么奖赏?⑶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这一奖赏能否满足个人的目标?吸引力有多大?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知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