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夜空,看着点点的星光,有太多的神秘还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神秘而深邃太空!炫目的星云炫目的星云马头星云漂亮的流星奇妙的撞击火红的太阳银河中的太阳系第1节天体运动马街中学——李小飞一、发展中的物理学*地心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天文学大成》提出观点:①地球是圆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绕地球运动*日心说:代表人物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球运行论》主要贡献:①地球在自转②太阳静止不动③地球与其他行星绕太阳运动代表人物2: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鲁道夫天文表》主要对天体进行观测,获得了大量的精确资料,为其助手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做好了准备主要贡献:代表人物3: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新天文学》、《宇宙的和谐》主要贡献:①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②开普勒三大定律代表人物4: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主要贡献:①发明望远镜②发现月球表面有凸凹③发现木卫1、2、3、4二、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内容: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定律)椭圆的画法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认识2、开普勒第二定律内容:从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面积定律)思考感悟:行星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行星距太阳较近处与距太阳较远处相比较,运动速率何处较大?提示: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由于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相等的面积,显然相距较近时相等时间内经过的弧长必须较长,因此运动速率较大。结论:行星在近日点时运动速率最大,在远日点时运动速率最小!3、开普勒第三定律内容: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公式:kTr23(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周期定律)3.开普勒第三定律也适用于圆形轨道,即对圆周运动的天体,其半长轴即为轨道半径,周期与半径的关系为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由行星绕太阳运动总结出的定律,实践证明此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天体系统,例如:地—月系统中月球绕地球转动,卫星绕地球转动也符合该定律。kTr232.在开普勒第三定律中,在同一天体系统中,k值相等,但在不同的天体系统中,k值不相同,k值的大小由系统的中心天体决定。因此,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行星的周期越长,反之则超短。三、理解开普勒定律1、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正确的理解是()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速度B、D即时突破,小试牛刀2、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D.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D3、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的情况示意图,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最大的点是B点B、速度最小的点是C点C、m从A到B做减速运动D、m从B到A做减速运动C4、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天文学家哈雷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请预算下一次飞近地球是哪一年?提供数据:(1)地球公转接近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2)彗星轨道的半长轴R1约等于地球轨道半长轴R2的18倍。答案:2062年解: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TR23由于太阳为同一中心天体,故k值相同,即:年76122322131TTRTR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B.行星运动的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C.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D.公式r3/T2=k只适用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A、B变式训练2天文学家观察到哈雷彗星的转动周期是75年,离太阳最近的距离是8.9×1010m,离太阳最远的距离不能被测出.试根据开普勒定律估算这个最远距离,太阳系的开普勒常数k=3.354×1018m3/s2.解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