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中学2016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近年来,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现将我校2016年的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健全保障机制,确保顺利开展1、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杜修发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吴超、信息化主任李关运为副组长,电教管理员刘锋和各年级主任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信息化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常规教学。此外完善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加大信息化工作宣传力度,确保每位教师都有计划,有责任,有实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2、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为保障我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我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特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有平林中学信息化资源应用管理措施、平林中学信息化设备运行和维护措施、平林中学信息化工作资金保障措施、平林中学电子白板运用管理制度、平林中学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平林中学录播教室管理制度、平林中学教师参加培训制度、平林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制度等等。这些制度措施为今后我校的信息化工作的大力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保障。二、加强校本培训,掌握基本技能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而培训则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保证。而校本培训也恰恰是我校的信息化的一大亮点,我校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1、成立培训专组。为将我校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特成立了一个信息技术培训小组。该小组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吴超为组长,信息化主任1李关运为副组长,各年级主任、刘锋、丁安钢和金家俊为培训讲师。吴校长负责培训工作的统筹和督导,李关运负责监督和考勤,刘锋、丁安钢和金家俊三人分工协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全员教师进行综合性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实行周定时培训制。为尽快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更快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我校加大了培训力度:在时间统筹上:实行分组定时培训。具体为,每周一下午为六、九年级组每周二下午为七、八年级组。无放假或特殊情况下不例外。在参训人员上:要求所有前勤代课教师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必须参加统一培训。在培训时段上:要求培训当天所有无课教师都必须参加培训,有课教师则在另一组参加培训。在培训考勤上:实行本人签到制,并且一周一通报,并记入年终考勤记载。在培训要求上:要求参训教师作好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同考勤一起一周一通报,作为年终学分登记的依据。3、培训内容多样化。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常规的“计划内”的如襄阳云平台资源应用(包括备课端和授课病)、电子白板使用基本知识、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应用(晒课篇)、录播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基本应用外,我们还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培训了一些实用技能,诸如班班通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PPT美化技巧、WPS界面切换及与Office2003之间的转换技巧、课件素材(图片、音频和视频)网络获取技巧及处理技巧、常见音频视频格式转换软件应用、展台的应用及扩展功能、画图软件的巧妙应用、QQ网盘(微云)的应用(微课制作软件)剪辑师等等。这些“计划外”的校本培训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提高了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取得了很好地培训效果。4、培训效果一年两考。为检测平时的培训工作达标情况,我校在学期开始时制定了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和奖励措施,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参训教师实行一次考核,并将总成绩计入年终绩效考核中。考核主要采用以下方法:2理论知识方面:对于襄阳云平台的应用、电子白板运用基本知识、OFFICE基本应用等理论知识的考查,我们特联系了杭州石开公司,租用他们的考试平台进行了在线考试。考试成绩当时出分,成绩客观,杜绝了人为改卷可能导致的人情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操作实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