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王安石变法的命运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一、王安石变法的命运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3.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完全废除,变法最后失败。4.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①失败的原因A.变法的措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最根本原因)B.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动摇及其去世。C.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D.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②教训A.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因此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B.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进改革。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界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界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梁启超《王荆公》“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列宁①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迨元丰年间(1078—1085年),年谷屡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北宋学者陆佃A.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使大量水利工程得以兴修,保证了农业灌溉;政府鼓励垦荒,使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B.方田均税法的实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②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A.保甲法的实施,维护了社会治安,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B.设立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C.保马法的实施使马匹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D.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2.消极作用“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雄心也。”----赵翼《二十四史札记》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①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加之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②募役法,对贫苦农民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变法的进步意义(进步性)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3.变法的不足(局限性)①它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②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思考:1.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学习?忧国忧民的精神。创新和改革的精神。敢于面对困境毫不动摇的精神。2.我国古代的改革的类型有哪些?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