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李贺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说,李贺写诗非常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暮归再成诗篇。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就是李贺在17岁写成的。雁门太守行cuīlín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jiǎoyānzh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juǎnzhòng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xié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如胭脂凝成。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临:靠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君:君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兵临城下,紧张危急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半卷红旗,潜师夜袭勇往直前,保卫边疆悲壮苍凉歌颂英雄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描绘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诗歌赏析】①全诗共描写了几个画面?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创造出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战争的危急形势?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战场的惨烈?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什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诗歌赏析】②一个“压”字,表现出一个怎样的场面?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诗歌赏析】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从哪一句可以读出?壮美;苍凉、悲壮。颔联。【诗歌赏析】④三、四句调用了哪些感官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⑤颔联“易水”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引用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