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唱《踏雪寻梅》听《冬天的故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第七、八册教科书的基本框架特色是“音乐与大自然”,而《冬天的故事》在冰雪世界拉开帷幕时款款向我们走来。这一单元的作品都围绕了“冬季”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大自然和冬天带给大我们快乐,从而在音乐中享受无穷的乐趣.本节课选择的两首作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多样话的比较中,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积累。《踏雪寻梅》创作与上世纪三十年代,作者黄自。这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短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充满童趣,朗朗上口。《冬天的故事》是一首优美动听的童声合唱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三乐段为二四拍,抒情柔美,速度徐缓,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第二乐段为三四拍,速度较快,描绘了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嬉戏玩耍的情景。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在实践中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强与弱、连音与断音、二四拍与三四拍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充分感受歌曲《踏雪寻梅》的意境,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欣赏《冬天的故事》,感受二四拍与三四拍的不同,体验不同拍号在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中表达的不同情绪。3.情感目标:在愉快的歌声中,陶醉在冰雪世界带来的乐趣里。对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的高雅品格产生敬仰,从而更加热爱冬天,热爱大自然。4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难点:在歌曲中正确表现强与弱、连音和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猜谜:2、多媒体出现雪景雪花图片,让学生静静的欣赏,细细体会,看后说出自己的体会。(视听结合,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三)新歌学习1、教师小结,引出歌词(看了这么美的图片,老师想到一首小诗)。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为提起学生听赏的兴趣,请学生找一找诗中描绘的景致,逐句贴图。•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供瓶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2、教师范唱,激发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歌曲,用串铃作伴奏,并加上简单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3、动静结合,表现歌曲在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体验不同的速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请学生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来演唱,说说分别表现怎样的情绪。快速,表现了孩子们寻梅的急切心情;慢速,歌曲显得文雅抒情,表现一种静态的美。最后请同学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表现出活泼,充满童真的动感画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如男女生接口唱、加打击乐伴奏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从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四)听赏歌曲1、感受情境,初听歌曲。请学生在座位是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同时听一听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听完后,学生回答。2、分段律动,师生同乐。(师: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小雪花和冰娃娃,你们想跟它们一起舞蹈吗?接着提醒学生“小雪花可调皮啦,你们要注意它的速度哦。”)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带着学生一起律动。(一、三段以平缓优美的动作为主;第二段提示学生可以离开座位用活泼跳跃的动作表演。3、对比分析,体验情绪。(师问“听出来小雪花跳舞的速度变了几次”学生回想刚才的表演和感受到的动作特点,体会二四拍和三四拍的强弱规律,同时也体验到不同拍号在同一作品不同)。3、对比分析,体验情绪(师问“听出来小雪花跳舞速度变了几次”学生回想刚才的表演和感受到的动作特点,体会二四拍和三四拍的强弱规律,同时也体验到不同拍号在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中表达的不同情绪。(五)课堂小结冬天的故事带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