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授课类型:新授课执教者:太炎小学王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例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因此,本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教学重点。[学情分析]“观察物体”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掌握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之间的转化是一大难点。部分学生在观察立体图形时存在这样的困难:对于如何将从某一个方向观察有凸起部分的立体图形想象为平面图形存在困难。[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几个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2.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三维空间向二维图形的转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方格纸。[教学流程]一、古诗引入,以旧引新1.以诗入题,谈话交流引出:观察方向不同。2.明确观察物体的方向。[设计意图:“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明确这是因为“观察方向不同”。这个问题情境引入,通过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为新知探讨打好了知识基础。]二、多元活动,促进思考活动一:1.搭立体图形(仿照搭)。①搭:同桌合作搭出这个立体图形。②看: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我们搭出的立体图形。③说:同桌之间说一说,从前面、上面、左面这三个方向,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2.汇报交流。3.立体到平面(明确画图方法)。①把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画下来。②反馈。③学习正确的画图方法。活动二:1.搭立体图形(自由搭)。①同桌合作,用4个小正方体,拼搭成一个你们喜欢的立体图形。②从前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所摆出的立体图形,把你看到的形状画下来。2.反馈。欣赏判断。辨析同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感知:同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较两个不同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感知:不同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去看,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设计意图:此处是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想象推理能力的最佳时机,把问题抛给学生,在生生交流、思辨中道理越辩越明,此处教师要抓准时机予以梳理点拨,借助实物,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自主观察中完成三维向二维的转化,突破学习难点。]三、拓展练习、巩固提升1.搭。(同桌合作搭)同桌合作:搭一个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的立体图形。2.搭。(四人小组合作搭)四人小组合作:搭两个不同的立体图形,但它们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3.搭一搭,画一画。同桌合作:用完所有的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然后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课后小结,引发反思1.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收获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