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协同创新文章摘要:各单位的主要精力较多地放在国别研究方面,对于整体的周边战略、周边安全、周边合作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仍然比较欠缺,也不够深入,研究内容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潜力巨大.通过成立“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够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对于华东师大,对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我首先代表教育部向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特别是向今天与会的、参与中心创建的各部委的领导、同志们、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去年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胡锦涛总书记出席百年校庆并做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对我们高校提出了很多高标准的要求,他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我们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又一次得到特别的强调.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与财务部共同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2011计划”把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作为重点,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创新组织从个体、封闭方式向流动、开放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这对于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第1页共4页周边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是一个创新,华东师大和北大、复旦的合作在学校层面上是强强合作,特别是华东师大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研究特色和优势,而北大、复旦在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也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我想,这种强强合作一定会产生“化学”效应.刚刚听了各位的发言,特别是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校长以及中心主任的介绍,我感到振奋,很受鼓舞.周边中心在设计理念、任务、方法上都是富有创新意义的,但说到底还处于设计阶段,真正的实施还要看后面的成果.我们中国的高等院校汇聚着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80%集中在高等院校,因此为政府决策、为国家战略服务,我们高等院校应该是主力军,高校的专家学者应该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们一定要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在外交、军事、领土争端等一系列国际战略问题上,发挥我们的作用.在周边合作与发展问题上,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周边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单位的主要精力较多地放在国别研究方面,对于整体的周边战略、周边安全、周边合作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仍然比较欠缺,也不够深入,研究内容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潜力巨大.通过成立“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够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打破校际、校院、校企、校府壁垒,实现强强联合,推进多主体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研究,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直面周边合作与发展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既有助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有助于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更有助于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推进中心建设谈几点想法.第一,大力推动跨学科研究,加强战略研究和预测研究,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希望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着眼于国家重大现实需求,努力建设成为向国家提供智力支持的战略咨询平台.一要以“协同”和“创新”为抓手,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推进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第2页共4页的融合,建立起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体系和仿真模拟系统,做到政策研究与基础研究的有机结合.二要加强综合性的战略研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汇聚多学科力量,进行前瞻性的预测研究,产出高质量咨询报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