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趣谈数字对联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三、调查过程四、调查结果五、互动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数字对联是对联的一种,将数字巧嵌于对联中。数字与文字对联交相辉映,将数学演算引入对联之中,能启迪人们的思维智慧,激发读者的兴趣爱好。特别是那些构思奇巧的数字对联,令人叹为观止。调查背景返回有的数字对联如: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同学们能猜出它是什么意思吗?相传此联为北宋书生吕蒙正所作,这是一幅漏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与“缺衣少食”谐音,横批则是“没有东西”,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及讽刺,后来吕蒙正刻苦攻读,终于在太平兴国年间中了进士,连任三朝宰相,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返回调查目的对联已有数千年历史,直到今天,人们对其仍热情不减,节假日时,对联随处可见,本次调查,我们旨在探究数字对联的博大精深,更好的了解数字对联以及了解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尽力让人们意识到传文化的宝贵及其趣味。返回调查过程陈泽楷、林航宇、庄焕榕收集数据、开展调查郭政、程凯、邓炳文、胡炜昱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开展调查王俊杰、罗明威、唐宗贤调查问卷编写、开展调查宋笑宇、晏喆PPT制作、调查报告撰写本次调查活动为期三天,成员分工如下:2、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0张,回收20张,回收率100%此调查问卷主要关于数字对联以及一些历史典故,具体工作为在轻轨站上随机找人采访,并询问其对数字对联的看法,以此观察市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返回请同学们对出下联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下联: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调查结果•我组根据本主题,共设计了十个调查问题,其中选择题9个,填空题1个,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进行了调查,共采访男性11人,女性9人,调查结果如下:返回1.请问您是什么性别?A.男B.女A项:11人,占比55%;B项:9人,占比45%性别AB2.请问您多大年龄?A.18岁及以下B.19岁到39岁C.40岁到59岁A项:3人,占比15%;B项:12人,占比60%;C项:5人,占比25%。年龄ABC3.您对数字对联了解吗?A.了解B.不了解A项:7人,占比35%;B项:13人,占比65%本题只有少数人有自信觉得自己了解数字对联,说明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没有研究过对联。了解程度AB4.您认为数字对联有趣吗?A.有趣B.无趣A项;18人,占比90%;B项:2人,占比10%,虽然绝大对数的人认为数字对联有趣,但是我们可以肯定,有一些人是口是心非的,他们仅仅是对中华文化敬畏而已。通过后面题目的正确率可以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第四题AB5.您对数字对联有专门研究过吗?A.有B.没有A项;5人,占比25%;B项;15人,占比75%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五个人确实答对了后面的问题。第五题AB6.已知: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则下联为:A.五穴帘洞,爬进尾穴六洞端B.九溪蛮洞,经过中间五溪中本题正确答案为B,为王安石所作,正确者八人,占比40%第六题正确错误7.已知:上联:七鸭游湖,数数三双一只则下联为:A.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B.三龙出水,比比十百米长本题正确答案为A,上联为明朝宰相叶向高所作,正确者11人,占比55%第七题正确错误8.已知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则下联是:A.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B.南陵绿地,水中荡起一波愁本题正确答案为A,上联又是王安石所作,正确者7人,占比35%列1正确错误9.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描写谁的?A.刘备B.司马懿C.诸葛亮本题正确答案为C,《三国演义》早已家喻户晓,典故不必多说,本题正确者19人,占比95%,有一人答错,后来据了解,此人是一名小学生。第九题正确错误10.已知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正解: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二四七三,上下联谐音为:缺衣少食(缺一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