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占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他并未屈服,在狱中,他写下了几首诗,本文就是其中之一。读准下列字音:锦幛荇藻蓬蒿蝼蚁憔悴蘸着灰烬jǐnzhàngxìngzǎopénghāolóuyǐqiáocuìzhànjìn1.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别在上面寄托了什么感情?2、这两种鲜明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的?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沦陷区解放区灰烬血和泥太阳春对比表达了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对祖国支离破碎的惨状无比痛心。像牲口一样活,像蝼蛄一样死。驱逐阴暗,带来苏生。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无比向往,因为她是民族的希望。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雪峰黄河水田荔枝花渔船冷得刺骨水夹泥沙蓬蒿憔悴苦水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辽远的一角—完整解放区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残损的手轻抚柔发手中乳比喻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永恒的中国品读诗歌语言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它的韵味,读的更有味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