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教学设计南县乌嘴中学周健一、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新课改要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要求,也为了遵循使课上得生动、有趣,有效的原则,针对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想象思维较大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和发现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图形进行直观教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和探究,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亲眼看到三视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教材分析设计表达的方式是用投影图,有立体图和平面图,而“三视图”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三视图是识图的基础,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基础上,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准确画出几何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并与下节课学习直观图有着密切联系,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习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设计、会动手、爱劳动”。作为县一中的我校学生课本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普遍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把重点放在“会学习”上面,学生在“探究”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主动发现。本节课通过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活动,设计明确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动手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学会画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从而想象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联系;(2)了解三视图的组成以及反映尺寸;(3)认知三视图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形成及其投影规律);(4)掌握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投影规律的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对三视图的学习,(采用模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自主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一级初步了解投影规律。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实践法。六、教学模式与手段:直观教学法、观察讨论法、启发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展示立体模型使学生获得直接感知,了解三视图的组成和各自反映的尺寸;通过四棱柱和自制几何画板使学生认知三视图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形成和投影规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通过设置画四棱柱三视图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归纳、总结三视图画法;最后通过画圆柱体三视图来巩固所学内容,并加以区别圆柱体和四棱柱的画法,完成较规范三视图,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阶段目标问题导入1、模型展示引导学生明晰拟设计物体几何形状2、提出设计如何表达问题,引出表达方法思考回答明晰几何体的分类引出表达方法引出课题引出平面图的需求理解视图三视图的组成及反映尺寸、三视图形成及关系、基本画法三视图的组成、反映尺寸展示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理解三视图的组成,教师板书学生回答了解三视图组成、反映尺寸为画图作铺垫三视图的位置、相互关系(形成以及投影规律)给出常见几何体四棱柱,要求学生画出三视图,提出问题画出三视图并回答问题,发现问题体验三视图尺寸并发现、思考问题,为寻求规范的三视图设下伏笔多媒体展示三视图的形成以及投影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总结三视图的位置以及视图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答、总结知道规范三视图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为画出规范的三视图埋下伏笔三视图的基本画法画出四棱柱主视图,提出“俯视图、左视图如何画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引导学生总结基本画法学生形成三视图基本画法,难点学生主动解决体验“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投影规律的应用,为总结三视图基本画法做铺垫拿出圆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