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检测: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2.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瑞典的舍勒B.英国的汤姆生C.法国的拉瓦锡D.英国的道尔顿3.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燃放烟花B.汽车尾气C.煤炭燃烧D.光合作用4.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是1:4,这是指它们的()A.密度比B.质量比C.质量分数比D.体积比ACDD情境创设:猜一猜: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打一化学物质)今天探究探究目标:1、探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提出问题:1、如何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收集资料:1、回顾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探究内容实验药品仪器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注意事项反馈练习实验药品第一组: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黑色固体)第二组: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第三组:双氧水(无色液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拓展:各物质化学式: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KClO3KMnO4MnO2H2O2对比分析思考:药品、方法药品用量(制取1L氧气成本)成本/元反应所需条件加热氯酸钾氯酸钾3.4克+二氧化锰0.2克0.272加热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10.7克0.430加热双氧水30%双氧水11.1ml+二氧化锰0.2克0.220常温资料分析:思考分析:对上述三种制备氧气的方法,试从原料生产、实验安全、制氧成本三方面比较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捷、经济、绿色?为什么?制备氧气药品: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和结论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1、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2、反应的原理是。3、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观察现象。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速度快还是慢?.带火星的木条.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观察现象。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速度快还是慢?.带火星的木条.3、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观察现象。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速度快还是慢?.带火星的木条.实验原理用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H2O2H2O+O2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分解反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它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改变的两种含义:加快和减慢实验仪器装置B、固体反应物(固固加热型)A、固液反应物(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导气管刚进入橡皮塞即可反应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便于气体的排出实验步骤连接仪器,检查装气密性(方法?)装:用药匙把固体二氧化锰药品装入大试管定:固定仪器查:收:收集气体。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水溶性,密度)注:从长颈漏斗中注入双氧水想一想:氧气应如何收集?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②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插入集气瓶底部③当导管的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④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验满方法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放出时,证明已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放置方法: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反馈练习:1.下列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氮气2.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在此反应中水的作用是()A.反应物B.氧化剂C.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