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元谋县大沟完小赵春琼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兴趣,参与方法,参与能力是关键。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兴趣参与方法参与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老师怎么教,而对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比较忽视,由此导致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的机会与时间减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真正确立。而素质教育则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要实现上述目标,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及随之产生的能力提高、兴趣激发和个性发展,都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的结果。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对学生的这种参与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激励。那么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情境教育是以创设情境氛围达到最佳教育教学目的的活动,是一种既以情感为手段,又以情感为目的的全新教育,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为纽带,教师以情传情,把教材——教师——学生连接起来,营造出宽松,和谐,有序的氛围,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然而,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教师先在电脑中演示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捉鱼的动画,创设情景,并设下疑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对它有什么认识?”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看了,马上反映说是翠鸟,教师在对学生的答案1给以肯定回答之后,紧接着出示课题,翠鸟,接着老师再追问:“你还想知道翠鸟的什么呢?”于是就给学生一个疑问,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第二,提供参与机会,使学生能参与1、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部分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老师的讲授、同学的发言,可以随时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2、安排小组活动,提供参与的机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全员参与”的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自读、书面作业和小组讨论”三种。教师可着力使学生之间形成由“个体学习”到“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的人人到位,直至最后全班讲评点拨的活动方式的优化组合,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积极参与课堂。如教学《月球之谜》时,教师安排这样的小组讨论: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