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致入微中转变个案记录1:笑笑是班上最小的孩子,由于开学前生病,一个月没来幼儿园。其她孩子经过之前的一个月的集体生活,都已经逐渐熟悉了新环境,逐渐认识了老师和同伴,所以笑笑这时候入园相对显得孤单。和别的新生入园时的情况不同,笑笑并不怎么哭闹,两天后就安静了下来。而这种安静却开始持续。早上桌面游戏时,面对一篮子积木,她一动不动,甚至看都不看一眼,两只小手摆弄自己的衣服。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争着去拿圈和小皮球玩,笑笑却一个人站在墙角。一句话都不说。老师的策略:看得出来,笑笑表面平静,实则是被一种不安的情绪所困扰着。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刚刚进入陌生的集体生活,情绪上的不适应是必然的。更何况笑笑这时候才入园,和其她孩子之间的距离感会更加突出。我想,最好的办法应该就是老师主动地多接近她,建立初步的信任,让其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尽快消除她的陌生感。但是,孩子的适应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老师采取主动权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宽容地理解孩子的心情,静心地等待孩子情绪的转变。个案记录2: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天早上,妈妈把笑笑送进教室,我微笑着迎上前,一边和笑笑打招呼,一边蹲下身来,想抱一抱笑笑。笑笑躲开了。她没有躲到妈妈的怀里,而是迅速地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笑笑开始摆弄积木。这让我感到惊喜。我在笑笑身边坐下,笑笑没有拒绝。于是,我用积木搭了一座房子,我说,“笑笑,你看,多高的房子……”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哗”地一下,“房子”已经被她推倒了。老师的策略:笑笑是个个性很强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笑笑就象一只小刺猬,下意识地竖起了全身的刺,她拒绝别人的亲近。但是,我想,孩子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孩子由于个性的差异,这个过程也会有长有短。也许笑笑的确是个很特殊的例子,但我觉得孩子的感情也是需要积累的,随着时间的过渡,笑笑一定会有改变的。眼下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笑笑找到一个玩伴。个案记录3:又一个多星期过去了,经过一番努力,情况有所改变,笑笑开始接受坐在她旁边的陈富瑶小朋友了,两人的话虽不多,但是笑笑愿意和她一起玩,就连上厕所都在一起。同时这一变化还让她对班里的各种游戏活动开始感兴趣了。只是笑笑还是不太愿意和老师亲近。就在这时,笑笑又出现了新的状况。这几天我们发现每当午睡时,笑笑就会不停的要上厕所、喝水。刚开始时没在意、可是频率越来越高。这天午睡时,我像往常一样边说着故事边巡视。笑笑的小眼睛一刻也不离开我,我走到哪里,她就看到哪里。我来到她床边,可笑笑却说:“你去看别的小朋友吧。”说完就将小眼睛闭了起来。于是我又准备去巡视其他的孩子。刚转身,就传来笑笑要小便的声音。安顿好后,心想,应该可以安静睡了吧。正想坐下写点东西,笑笑又要喝水了。没多会儿,午睡房里传来“咚咚咚”踢床的声音。闻声而去,又是笑笑。这翻来覆去的折腾还影响到了其他孩子。经验提醒我:笑笑在引起我的注意。干脆,放下手头的工作,我坐在了她的旁边,果然没两分钟笑笑就甜甜地睡着了。老师的策略:孩子有时很奇怪,当他想依恋一个人的时候,不会用嘴巴告诉你,他会表现出各种行为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去关注她。笑笑就是这样的典型。对她明明喜欢或想要的东西往往嘴巴上都说相反的话“故作坚强”,其实她在观望,我们说孩子是个很厉害的“观察家”一点没错。她在观望自己的对象是否可以信任。一旦通过,他们会卸下包袱。我坚持用友好的方式继续和笑笑交流和沟通。老师如果真正有爱心和耐心,虽然说不清这种爱心和耐心会怎样影响自己的行为,但相信孩子还是能够有所感受的。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时刻关注笑笑的优点,让笑笑感受老师对他的鼓励和信任。如今笑笑每天离园时都会吵着不愿回家,在集体活动时表现相当积极。【反思】1、当一名小班的老师,的确很不容易,除了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更需要去琢磨孩子的心理,了解其个性的差异,真正做到因势利导。2、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一些看似细小的生活环节,如果都能作出细致的观察与分析,那么孩子一定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3、一个“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