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对外交往西汉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葱岭安息阿拉伯大秦身毒中国的丝绸和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长安——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今新疆境内——安息安息——西亚西亚——大秦)大秦)1、丝绸之路: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中亚、西亚、南亚,直到欧洲。意义: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2、遣唐使与鉴真东渡遣唐使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2、唐朝的对外交往:①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日本的建筑、文字、风俗、制度深受唐朝影响。玄奘西行路线图长安天竺那烂陀寺②唐朝和新罗的关系:新罗在今朝鲜半岛③唐朝和天竺的关系:天竺即今天印度半岛各国。唐太宗时,玄奘西行,著《大唐西域记》.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使者.5、明朝的对外交往:①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补充: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记忆红色字部分)航海家年代到达地点郑和1405-143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迪亚士1487到达好望角达·伽马1497到达印度西海岸哥伦布1492发现美洲,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巴哈马群岛,把当地人成为“印第安人”麦哲伦1520-1522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专题二对外交往时间对比: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技术规模对比:郑和下西洋在船只、人数、航海技术上都远远超过新航路开辟。目的对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寻找和掠夺财富。结果对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30多个国建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侵略、殖民扩张从此拉开了序幕。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近代史:中外交往---屈辱外交•1、鸦片战争(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甲午战争(中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巴黎和会:•①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遭到和会拒绝。•②会议决定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引发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专题二对外交往3、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提出的主权和独立、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门户开放”。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1931—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三、新中国外交:1、新中国50年代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②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新中国70年代外交:•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1972年,中日建交。•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专题二对外交往3、新中国90年代以后外交:①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美国追随英法侵华,如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世纪初:与日本在华进行争夺。美国不满“一战”以来日本独霸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九国...